《中华儿女》杂志报道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赵孔标老师传承工匠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先进事迹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3-11-24

  11月23日,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中华儿女》杂志报道我校赵孔标老师传承工匠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先进事迹今年36岁的赵孔标,是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焊接实训指导老师。凭着日复一日的勤奋磨练和刻苦钻研,赵孔标用十年时间,从一名中专毕业的初级焊工成长为焊接领域的技术专家,并带出了近2000名焊接人才。他曾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用奋斗诠释出青春最美的模样。

  2016年,赵孔标受邀来到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任兼职教师,2019年正式入职。学校为他成立了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将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后起之秀。他先后十余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比赛,获得第五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金工工艺第一名等多个奖项。

  “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青年五四奖章”……即使荣誉加身,赵孔标也从未因为这些光环而停止前进的脚步,从技术专家到学校教师,身份的转变,让他多了一分沉甸甸的责任感。如何更好地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是他未来钻研的方向。正如他自己所说,“国家与时代给予了技术工人宝贵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我更应把课堂设在车间里,把99分就是不及格的工匠精神传承给更多学生,让更多企业和个人受益。现将赵孔标老师事迹进行转载:

  



传承工匠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赵孔标:一片匠心育匠人

  在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赵孔标的“标配”是工作服,他是校园里众所皆知的“大师”。2013年,年仅26岁的他便成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此后,陆续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学院焊接技术中心,有一个特殊的工作室,门口挂着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牌子——“赵孔标技能大师工作室”。

  

▲赵孔标(右二)在焊接工位给学生讲解6G大径管底部焊接问题

  多年来,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学校,赵孔标始终带徒传艺,以实际行动弘扬工匠精神。赵孔标说:“国家与时代给予了技术工人宝贵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我更应把课堂设在车间里,把‘99分就是不及格’的工匠精神传承给更多学生,让更多企业和个人受益。”

走进电焊的世界

  赵孔标于1987年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有八亩地,种植玉米和小麦。赵孔标是在田里长大的,对于童年回忆,他说,“种田真的是很辛苦的事情”。

  2004年6月,初中毕业的赵孔标选择了山东蓝翔技校,学习焊接专业,开始了与焊枪日夜为伴的日子。看着两块钢板被焊接在一起,他觉得特别有意思,但当他真正提起那把沉重的焊枪时才发现,这项技能远不是“手拿焊枪、焊花四溅”那般潇洒。

  老师的一句话,让赵孔标一直铭记在心:“焊工是易学难精。没有爱好,就不会动脑,就是机械式地干活。”为快速掌握焊接技能,赵孔标查找有关焊接专业的书籍,花费了比别的同学更多时间持续练习,遇到技术难点就向老师请教,不断提升知识储备和焊接技巧。

  毕业后,赵孔标被学校推荐到南通万达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次来到南通的他,被这座城市所征服,高楼处处可见,周围人都很亲切,虽然当时吃不惯这里的米饭,但是他喜欢这片土地,或许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里会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会在南通置业安家,一待就待到了今天。

  按照公司规定,员工在开始车间工作之前,要在焊接培训中心进行为期三个月培训。培训的师傅都是车间老焊工,不少都是在省市级比赛拿过名次的技术能手。对于刚入行的焊工来说,在焊接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善于观察熔池温度的变化,没有有效地控制熔池的温度而易产生焊瘤、烧穿、未焊透、内凹、夹渣,成形不良等缺陷。老师傅帮助新晋焊工掌握焊接电流的选择、焊接速度及运条方法、焊接电弧的控制,通过把复杂的理论简单易懂化,使赵孔标能很快领会并掌握焊接操作技术。

  在结束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之后,赵孔标进入容器车间,从事电焊工焊接实习工作。从培训中心到车间,赵孔标“懵了”:二十多名焊工同时焊接,烟气茫茫,间隔十米看不到人。一天工作结束摘下口罩,鼻子里都被焊烟熏得黑黑的,工作服布满大大小小的洞。

  “学校学习和企业的实际运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必须把基本功打好,多思考、拼命练习。”赵孔标说,“对我而言,仰焊是四种基本焊接位置中最困难的一种,焊接时熔池处于工件正下方,受重力影响焊缝成型控制难度较大。最初,我对引弧位置、电弧长度、摆动幅度及各项焊接参数的匹配经验不足,导致前期焊缝成型状况不佳,并存在诸多缺陷,为此,特别苦恼。最终,在师傅悉心指导下,我苦练和琢磨,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要领。”

  仅仅一年多,赵孔标焊接产品的合格率就从30%提升到90%以上,走在全车间前列。2007年7月,在南通万达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届技能大比武中,他获得焊工组第8名,在次年比赛中,又一举夺魁。

  就在大家都认为赵孔标将在此成为首席技工的时候,他做出一个让众人出乎意料的决定——辞职,报考江苏熔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决定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一切都要重头再来。赵孔标说:“因为年轻,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南通集长江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条件,我想在这个领域挑战自己。”

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2008年9月,赵孔标成为江苏熔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焊工。冬天,在几十米高的锅炉上,风吹在脸上像针扎,手冻得连焊把都握不住,赵孔标咬牙坚持;夏天,无论天气多热,他都得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有时管材需要加温才能施焊,温度达到200多度,背上太阳晒,脸上电弧烤,身上天天洗“桑拿”,汗水浸透衣背,脸上一年脱好几层皮。每天训练的时候,赵孔标的水杯边上都有一袋盐,倒水的时候就会加点盐。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焊接工作留给他的“痕迹”也越来越多。虽然安全防护已经十分到位,但弧光照射和高温炙烤仍无法避免,电弧灼伤他的脸,熔化的铁水与焊渣烫破他的皮肤,特别是持焊枪的右手,留下多处焊接人特有的抹不去的印记。

  一年多时间,赵孔标就熟练掌握了高压焊工基本焊法,并且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高级焊工。2010年,他代表公司参加南通市首届船舶电焊工技能比赛获得第一名,而后又获得江苏省第三届船舶行业电焊工比赛第一名,连续两届获江苏省技能大赛状元,2012年代表江苏省参加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比赛获得第三名……此后被调入焊接培训中心进行焊工培训、承接全厂的焊接工艺评定。

  H1088船是熔盛重工为中国海油建造的第一艘海工产品,也是我国第一艘实施深海能源战略的具有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能力的重要装备,具有高附加值、高建造难度等特点。EH36高强度板厚度达到60mm,焊道层数特别多,从而对焊道布置和层间温度控制要求非常严格,仅工艺试板就需焊接近200道。2010年12月底,赵孔标和同事们奋战在焊接试验车间,为H1088船进行EH36高强度厚板的工艺试验。南通的冬季颇为寒冷,焊接试验车间温度很低,为保证不因温度剧降而造成工艺试验不通过,赵孔标和同事们连续奋战20多个钟头,直至凌晨3点,最终出色完成任务。

  2012年,赵孔标被选为熔盛重工第一个LNG模拟舱建造的7名焊工之一。LNG液化石油气船是国际造船业公认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三高”船舶,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殷瓦焊接对焊工的技能水平要求极其严格。因为殷瓦钢只有0.7毫米,相当于两个鸡蛋壳的厚度,焊接时稍有不慎就会烧穿,对焊接质量要求极高,如同在钢板上“绣花”。此外,殷瓦钢还非常“娇气”,用手轻轻触摸,第二天很可能就会生锈,所以焊接时不能留下一颗汗珠、一个手印,这要求焊接工人们不仅具备精湛技艺,还要有超常耐心和专注度。殷瓦的G证考试要求每位焊工焊接平、立、仰三个位置,每个位置分别取不同厚度的7个试样进行无损和理化检测。只有21个试样全部合格,才能通过考试,难度非常大。经过1个多月的严格培训,赵孔标通过了殷瓦G证的考试,顺利取得了GTT公司和ABS船级社共同认可的殷瓦G证焊工操作资质。

  多年来,赵孔标一直发扬螺丝钉精神,在焊接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钻研焊接技术,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高超的焊接技术,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五四青年奖章”等。

“三尺讲台”育工匠

  2016年,赵孔标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够以实训指导老师的身份进入学校。“赵孔标这样的人才引进在学校办学历史上是不曾出现过的,当时的他学历不够,是作为技术型人才引进,对于学校来说,也是很有挑战性的,但是当时学校领导对于赵孔标非常认同。”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邵冬华表示。

  

▲学校焊接实训场地

  对于学校来说是挑战,对于赵孔标个人来说同样是挑战,因为那时候的他在企业收入稳定,月薪过万,领导也很看好他。最终,他又坚定不移地换了条人生赛道。“就是想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教给更多学生,让他们以后在社会上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像我自己一路走来,遇到的很多帮助我、教导我的老师一样。”赵孔标说。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隶属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前身是1960年创办的江苏省南通河运学校,1979年开始向海上运输专业教育转型,1989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航运学校,1996年被确立为全国首批高职教学班试点学校,2000年升格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更为现名。航海工匠精神穿越时空,航海职业教育薪火相传。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航院人坚守著名教育家张謇先生的航海教育理念,以“自勉自奋  祈通中西”为校训,从内河奔赴海洋,从神州走向世界。

  2016年9月,赵孔标第一次走进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就被校园环境震撼了。企业车间里,一直噪音嘈杂,而校园很安静,环境优美。赵孔标为自己的“第一课”做了很多准备,但当面对30多个学生求知的眼神时,他还是特别紧张,但说到自己的专业焊接,尤其是焊接安全这一块,他又是极其自信的。当学生们了解到他的一系列成绩和荣誉时,非常吃惊。

  在赵孔标的课堂上,他极其耐心,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调试机器,将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解给学生听,直到他们完全理解掌握。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他还多次参与编写焊接相关培训教材,如《焊接理论知识》《焊接工艺》等,并直接为合作企业一线员工焊接技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持与实操培训,带教徒弟。

  焊接不仅是技术活,还是体力活,学生们在焊接中心往往一待就是四节课,而赵孔标因为要给不同班级授课,一待就是一天,尤其是夏天的时候,穿着厚厚的训练服,所有人都汗如雨下。有的学生扛不住,去屋外透口气,更有甚者,跑到小屋里“吹空调”,那一刻,赵孔标是极其严厉的。“学校的环境已经是最舒适的了,你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要面临的是更加艰苦,甚至残酷的环境,到那个时候,你可以逃避,你可以放弃吗?焊接工作是要不断学习、锻炼的,总是这样怕吃苦,不下功夫练习,成绩很难出来。”

  2022级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何文壮说:“开课之前,看到赵老师履历的时候,感觉太酷了,所以对他的课充满期待。赵老师特别平易近人,但是对教学,是非常严肃的,上赵老师的课一定不会失望。”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学校教务处副处长陈菲的认同,在每年的学生评教中,赵孔标的分数都是非常靠前的。

  在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各级各类人才所从事学科领域全面覆盖学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专业群,围绕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绿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和地方支柱产业需求,学校大力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与“大师培育工程”,建成了一支“名师引领、骨干支撑、双师双语、校企互融、跨境混编”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充分体现出行业办学特色,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化水平的航海类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赵孔标说:“我们学校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在这里,我可以和教授,博士一起做项目和课题,理论联系实际,就我个人而言,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匠心筑梦共传承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是天职,传承焊工技能也是我的使命。”与在工厂中完成焊接任务后的成就感不同,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他告诫学生:“0.01毫米区间隔出的不仅是胜负,更是作为一名匠人的匠心——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正是凭借这份匠心,他带的学生技能成绩斐然。

  2018年1月,“赵孔标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充分发挥了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有多名学生在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江苏省船舶行业电焊工技能大赛中获奖。航院代表队2019年在第五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荣获团体第一名、金工工艺第一名,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19年与2021年连续两届在江苏省船员技能大赛中荣获学生组和职工组金工工艺第一名……

  

▲2023年第六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赵孔标(后排右三)与金工工艺教练和学生合影

  航海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贾立校连续六届带队参加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他说:“金工工艺是团体比赛中的一项,这里面就包括焊接,在赵老师来到学院之后,这项比赛就成了我们的优势项目,赵老师在团队里特别认真,其实每年分给他的选手,都和焊工的外形气质不搭,但我的要求就是必须练出来。这几届的选手,他真练出来了,所以把选手交给他,我特别放心。”

  身高一米八,体重80公斤的杨晨是2022级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也是第六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需要完成焊接比赛的唯一选手。看着高大健壮的杨晨电焊零基础,在漫长的备赛期间,赵孔标一直陪着他进行专项训练,一点点成长,一点点进步,让本来想打退堂鼓的杨晨愈发自信起来。

  “我的成长离不开赵老师的付出,他从引导式教学到手把手传授,甚至赛场上所有突发情况,都会给我做测试。有时候练不好的时候想哭,不是觉得对不起自己,而是感觉对不起老师。”杨晨说,“练到后期,那种疲惫很难形容,赵老师就和我比赛,他做一个,我做一个,虽然不是他的对手,但是激发了我的挑战欲,所以走上赛场的时候,因为有赵老师的特训,我特别坦然。”杨晨最终在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他知道,这不到一年的电焊特训会是自己在航院最难忘的时光,而电焊也将成为自己未来工作生活的一技之长。

  2019年,赵孔标获得“江苏工匠”荣誉称号,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为赵孔标解决了事业编制问题。2021年7月,赵孔标从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毕业,按照高校教师要求提升了学历层次。

  把平凡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多年来,赵孔标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工作,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经过潜心研究和不断实践,多次参与我国重大海工装备焊接,包括参与国家“大国重器”的建设,赵孔标创造了先进的焊接技术和工艺,并积极应用创新技术,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到焊接产品中,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多种难题。赵孔标不满足于一个人技术精湛,总是以满腔热情带徒传艺,先后为造船企业、船舶运输和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数千名。

  多年来,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围绕航海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和现代物流等特色专业群建设,引进或柔性引进有知名企业工作经历的大国工匠、技能大师、产业教授来校工作或兼职,打造“高精尖缺”大师名匠师资高地。学校构筑“旋转门”,实现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双向流动、两栖发展,建立金牌船长、金牌轮机长大师工作室,形成“行业特色”高职院校人才“蓄水池”。实施“博士和名师培养工程”,培育了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力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而赵孔标显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学校坚持‘以水为脉、向洋而兴、德济四海、船耀五洲’的整体战略,聚焦‘第一资源’推进‘人才强校’,服务水上交通运输产业智能化发展,做‘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支撑者;服务南通通江达海‘桥头堡’建设,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做‘技能成就梦想’的践行者;服务文化自信自强,做中国航海文化的传承者。”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丽华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名师名匠引培政策,不拘一格降人才,以人才集聚赋能学校‘双高计划’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特别感谢学校的认可和培养,是航院给了我新的学习、展示的平台。”赵孔标说:“希望有更多青年人能体会到技能成才带给技术工人的价值感,为企业贡献青春与才智。我也将继续努力,精益求精,培养和影响更多的学生,无愧于身兼的使命和担当!”


作者:《中华儿女》记者梁伟

编辑:张惠清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3年第11期 ]